發布日期:2022-10-09 點擊率:94
納米生物傳感器,聽起來是一個非常陌生的名詞,但驗孕棒等試紙產品,你肯定不會陌生,它們就是此類傳感器的“化身”。
中科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黃又舉精耕于納米材料領域,構建出納米生物傳感器新材料,旨在推動更多的檢測產品進入尋常百姓家。
可以設想,將來如果你對蔬果農殘擔憂,用這種試紙測一測,有無農殘,指標多少,便一目了然;甚至一些人體健康指標也可以利用生物傳感器,轉化為看得見、摸得著的直觀呈現。
課題研究收獲“意外之喜”
黃又舉大學學的是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后進入中國科技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他堅信,材料若能結合生物領域,將擁有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博士畢業后,他遠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是化學與生物醫學工程領域。
“我在攻讀博士后之前從未涉及過納米粒子方面的研究,后來因為研究需要相關的材料,才學習合成納米粒子材料,沒想到展現了這方面的天賦。”4年在新加坡深造研究讓他收獲了“意外之喜”。
2013年10月,黃又舉通過“春蕾人才”計劃,進入中科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工作。去年12月,由于他出色的科研表現,被破格提升為項目研究員。
在攻關納米生物傳感器核心材料等關鍵問題上,黃又舉潛心研究了五六年。
納米金材料是他的研究重點。納米金材料是納米傳感器的核心材料,被廣泛應用于試紙條、試紙盒中,其大小、形狀以及自組裝行為直接影響到可視化的性能。
傳統納米金合成主要是通過調控反應動力學和熱力學,進而調控形貌和大小,但眾多實驗參數常常會影響納米金的大量高質量制備。黃又舉則突破了傳統的方法,提出了納米金的兩種新生長模式———智能化合成與非連續性生長模式。
他研發出超過20種單分散的不同形貌的金納米粒子,包括球形、方形、棒狀、片狀、星形、線形以及一些復雜的多級納米結構。與現有的其他產品相比,這種合成方法確保納米粒子在大規模制備條件下,仍能保持粒子的高度均勻性。
“市場上納米金粒子產品存在純度不足、形貌種類有限等缺陷。”黃又舉說,“我們團隊研發出來的產品純度和品質都非常高,且在相同的單位價格之下,能夠生產出更大體量的產品。”
下一篇: PLC、DCS、FCS三大控
上一篇: 索爾維全系列Solef?P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