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05-20 點擊率:54
在移動支付業務推出之初,曾被當作是一種能夠提升運營商收入、體現融合趨勢的重點業務來發展。但幾年來,移動支付業務在全球許多國家的發展一直阻力重重,發展緩慢。我國發展移動支付業務也有幾年,一直不溫不火。
移動支付業務概述
移動支付業務分類
按照金額大小可分為小額支付和大額支付。通常來講,交易金額小于10美元的稱為小額支付,大于10美元的稱為大額支付。
按照支付地點遠近可分為近距離支付(又稱F2F支付,即FacetoFace)和遠距離支付。不同地點的支付,技術實現方式也不相同。
按照支付時間前后可分為預付費(存儲卡)、后付費(信用卡)和交易當時支付(借記卡)。
移動支付業務技術實現方式
不同地點的支付,技術實現方式不同。遠距離移動支付的主要技術實現方式有SMS、WAP、IVR、Kjava/BREW、USSD(UnstructuredSupplementaryServiceData,非結構化補充服務數據業務)等;近距離移動支付的主要技術實現方式有紅外、NFC(以FeliCa IC技術最為典型,是日本索尼公司開發的一種近距離非接觸智能芯片)等。各種移動支付業務技術實現方式優劣勢比較詳見表1。
表1:移動支付業務技術實現方式優劣勢比較
分類 | 技術實現方式 | 優勢 | 劣勢 |
遠距離移動 支付 | SMS | 業務實現簡單 | 安全性差,操作繁瑣、交互性差、 響應時間不確定 |
IVR | 穩定性較高,實時性較好,系統實現相對簡單,對用戶的移動終端無要求,服務提供商可以很方便的對系統進行升級并不斷提供新的服務 | 服務的操作復雜,耗時較長, 通信費用相對較高,不適用于大額支付 | |
WAP | 面向連接的瀏覽器方式、交互性強 | 響應速度較慢、需要終端支持、終端設置較為復雜、支付成本高、不適合作頻繁小額支付 | |
K-Java/Brew | 可移植性強、網絡資源消耗與服務器負載較低、界面友好、保密性高 | 需要WAP推動網關、需要終端支持 需為不同終端編譯不同的版本支持 | |
USSD | 可視操作界面、實時連接、交互速度較快、安全性較高、交易成本低 | 需要終端支持 移動運營商的支持有地域差異 | |
近距離移動 支付 | 紅外 | 成本較低、終端普及率高、 不易被干擾 | 傳輸距離有限、信號具有方向性 |
| NFC | 安全性高、速度快、存儲量大 | 成本高、基礎設施投入大、 需要終端支持 |
主要地區移動支付業務發展現狀
各國移動支付業務發展水平存在很大的差異。各國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取了不同的技術實現方式。如日本采用由本土公司索尼開發的FeliCaIC技術,韓國主要采用紅外技術,非洲一些國家主要采用SMS技術等。各國的移動支付業務采用的商業模式也不盡相同。日韓主要是運營商主導模式;在歐洲,第三方聯合運營模式發展較好。
日本
日本是移動支付業務發展最為成功的國家之一。三家移動運營商NTTDoCoMo、KDDI和軟銀(原VodafoneK.K)分別于2004年7月、2005年7月和2005年11月推出了移動支付業務,采用的都是索尼公司開發的FeliCa技術。經過幾年的發展,移動支付業務在日本已具備相當的規模。截止到2007年4月,NTTDoCoMo移動支付業務用戶2150萬戶,占其FOMA用戶的44%。
2005年11月以信用卡公司JCB為主導,由多家運營商和信用卡機構發起成立的“移動支付聯盟”旨在建立跨發卡機構、跨運營商的移動支付標準,推進消費者使用手機購物。
2006年4月NTTDoCoMo將移動支付業務滲透到消費信貸,推出DCMX品牌的移動信用卡,用戶可選擇小額和大額兩種信貸方式,使移動支付業務在日本的發展更進一步。
日本的移動運營商普遍采取注資金融機構的方式主導產業鏈發展。NTTDoCoMo采用注資的方式擁有了兩家信用卡公司的股份。2005年4月注資1000億日元(9.45億美元)獲得三井住友信用卡公司34%的股份;2006年3月又注資10億日元獲得瑞穗關聯企業UCCard 18%的股權。日本第二大移動運營商KDDI也采取了同樣的方法,于2006年4月宣布將和東京三菱UFJ共同出資籌建首家以移動電話作為主渠道的銀行。
韓國
韓國的移動支付業務實現方式主要采用的是紅外技術。韓國三大移動運營商SKT、KTF、LGT分別于2004年3月、2004年8月、2003年9月聯合金融機構開通采用紅外技術的移動支付業務。
韓國移動運營商善于對移動支付業務進行整合,其移動支付業務體系非常清晰,業務規劃中針對每個發展階段制定了非常明確的發展目標。
以韓國SKT為例,移動支付總業務品牌為MONETA。在MONETA名下又分MONETAcard(紅外線近距離非接觸支付,也稱離線交易)、MONETApass(乘車卡)、MONETAbank(銀行信息查詢、轉賬等)、MonETA stock trading(股票交易)、MonETA sign(身份認證)、MonETA bill(在線購物)等。
對于移動支付業務的發展SKT有著非常清晰的規劃。SKT將自己的移動業務發展分為了4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發展目標:第一步是初步建立移動支付系統;第二步是成功開展移動支付業務;第三步是向其它金融業務領域擴展;第四步是向移動商務領域擴展。
歐洲
歐洲國家的移動支付一如其它產業一樣,同時進軍歐洲多國,所以歐洲品牌多數采用多國運營商聯合運作方式,即銀行作為合作者但不參與運營。業務模式往往是通過WAP(無線應用協議)、SMS(短消息業務)、IVR(交互語音應答)等方式接入來驗證身份等,操作較為繁瑣,不適于時間性要求很高的支付行為,所以多用于WAP業務、電子票務等。
美國
雖然美國近兩年移動數據業務發展日新月異,但移動上網、圖片鈴聲下載、PTT、MMS/SMS和流媒體是其業務發展的重點,在移動支付業務領域沒有太多的舉措。
在美國,支付領域的新貴PayPal的應用是人們關注的焦點。PayPal原來就是一個電子支付業務提供商。PayPal提供的移動支付業務通過短信的方式不僅能購買數字產品,還能買真實的商品,并且提供貨到付款服務。
非洲
非洲一些國家,如贊比亞、南非、肯尼亞、尼日利亞、剛果等國都推出了移動支付業務。
在非洲的移動支付業務有以移動運營商的名義推出的,如肯尼亞的Safaricom、贊比亞的CelTel等;有以銀行的名義推出的,如肯尼亞聯合銀行;有第三方推出的,如南非的Fundamo。
一些業務提供者除了采用短信方式提供支付業務以外,還提供一些金融服務的短信提醒服務,如短信提醒用戶的工資到賬、每筆信用卡交易短信提醒等。剛果移動運營商CelTel也曾于2000年7月將WAP應用于移動支付業務,但最終由于速度慢、缺乏終端支持等原因沒有發展起來。
非洲移動支付業務之所以能夠發展起來,甚至比一些發達國家發展得還好,主要是因為在非洲移動支付業務對傳統銀行業務的補充作用明顯。在一些沒有傳統銀行分支機構的地方,消費者可以通過移動支付的方式購買商品。
移動支付業務存在的問題
移動支付業務雖已推出數年,但發展一直不理想。當前,移動支付業務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三點:運營商和金融機構間缺乏合作;交易的安全問題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
運營商和金融機構間缺乏合作
在提供移動支付業務方面,移動運營商和金融機構之間,一方的優勢恰好是另一方的劣勢,雙方是互補的關系。移動運營商在支付流程管理上缺乏經驗,而這恰恰是金融機構的優勢所在;金融機構缺乏對移動支付業務傳輸渠道的控制,而移動運營商不僅控制著移動支付業務的傳輸渠道——移動通信網,還擁有龐大的移動用戶群。移動運營商和金融機構的通力合作是移動支付業務成功開展的必備因素之一。
但從移動運營商和金融機構在實際開展移動支付業務的表現來看,雙方的合作不容樂觀。移動運營商和金融機構從自身利益考慮,都想成為移動支付產業鏈的主導者。移動運營商希望借助移動支付提升移動通信業務收入,金融機構希望移動支付成為其支付業務的新發展渠道。另外,移動支付業務帶來新的競爭者——移動運營商,這是金融機構不愿意看到的。因此,移動運營商和金融機構的競爭關系大于合作關系。
另外,還有一點不可忽略,絕大多數國家的金融管制政策比較嚴格,對非金融機構經營金融類業務有著嚴格的控制,這就使得運營商和金融機構的合作不可能太深入。
安全問題
與所有的支付業務相同,安全問題是影響移動支付業務成功開展的關鍵因素之一。用戶在考慮是否采用移動支付業務時,考慮的首要問題是交易的安全性。實際上,在開放的移動通信網絡上傳輸這些涉及到用戶支付信息的敏感數據,不可能保證完全的交易安全性。
由于存在被竊取的威脅,交易的安全認證和數據傳輸的機密性要求必不可少。
●客戶端的安全認證
客戶端的安全認證一種是基于手機終端的設計,主要包括如表2設計的幾種設計方案。
表2:基于手機終端設計的移動支付安全認證
設計方案 | 詳細說明 |
多重應用芯片 | 將SIM和WIM(無線認證模塊)融合在一個芯片中 |
雙SIM手機 | 手機中有SIM和WIM兩個插槽 |
外掛WIM圖卡器 | 能夠連接在手機上的WIM圖卡器 |
雙插槽手機 | 手機中有一個內置的智能卡讀卡器。手機用戶能 夠將銀行發行的借記卡和信用卡插入智能卡插槽 |
內置于手機中的支付軟件 | 將WIM的功能通過軟件的方式內置在手機中 |
基于手機終端設計的安全認證限制了消費者更換手機的范圍。為此,一些移動支付業務提供商采用基于SMS和USSD的安全認證解決方案。
●網絡傳輸層的機密性
除了在客戶端進行交易的安全認證以外,在網絡傳輸層還要保證數據傳輸的機密性。在現有網絡傳輸層安全草案(如TLS和WTLS)中,提供一個接入到應用層的編解碼系統。當前主要采用的編解碼系統是SHA-1和3DES。
傳統支付業務的安全標準主要有兩個:Visa3-D標準和MasterCardSPA。在移動支付領域,一些金融機構和社會團體(如MeT、Mobey論壇、移動支付論壇等)都在進行交易安全標準的制定工作,但仍然缺乏統一的被廣泛認可的交易安全標準。
●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
沒有統一標準問題雖然在移動支付業務發展的初期沒有明顯體現出來,但終將隨著移動支付業務的發展日益突出。
韓國的移動支付業務就因為兩大運營商SKT和KTF使用的標準不統一而導致發展受阻。三家運營商在最初提供移動支付業務時都不愿意合作開發這個市場。SKT的Moneta業務和KTF的K-merce業務需要不同的紅外接收器,兩種不同的接收器不能互聯互通。
GSM協會于2007年2月公布制定NFC移動支付全球統一標準的新計劃——“Pay-BuyMobile”,該計劃旨在建立一個在不同設備提供商和金融機構之間實現互操作的全球統一NFC移動支付標準。統一的行業標準使參與生產和研發的終端和設備廠商數量更多,有利于降低NFC移動支付手機和讀卡器的成本,從而使該業務的受眾面更大,業務更加普及。
1
下一篇: PLC、DCS、FCS三大控
上一篇: 移動支付仍需突破“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