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10-09 點擊率:57
隨著中國水體的富營養化程度逐漸加劇,藍藻水華和赤潮的發生逐漸頻繁。80%的藍藻水華都可以檢測出次生代謝產物—微囊藻毒素LR(Microcystin-LR),它對水體環境和人群健康的危害已成為全球關注的重大環境問題之一。微囊藻毒素LR是一種有毒環多肽,長期飲用含過量微囊藻毒素LR的水會導致肝癌的發生,國家有關標準(GB 5749-2006)也限定了飲用水中微囊藻毒素LR的濃度(1 nM)。目前微囊藻毒素LR檢測方法主要是高效液相色譜、酶聯免疫技術等,這些方法大都存在著操作復雜、要求高、耗時長、價格高等缺點,因此研究一種簡便、快速、靈敏度高的微囊藻毒素LR檢測方法十分有必要。
最近,蘇州醫工所微納技術研究室周連群團隊開發出一種結合了壓電技術和分子印跡技術的微囊藻毒素LR生物傳感器,并正在研發基于壓電技術的微囊藻毒素檢測系統。該團隊在20 MHz的石英微天平芯片上面通過分子自組裝及原位合成的技術修飾了針對微囊藻毒素LR特異性識別的多孔分子印跡膜。當檢測樣品中存在微囊藻毒素LR時,微囊藻毒素LR分子將被特異性吸附到壓電芯片表面分子印跡膜內,壓電芯片表面產生質量變化,通過檢測壓電芯片的頻率變化來檢測微囊藻毒素LR分子吸附量。該傳感器的檢測限為0.04 nM,擁有良好的特異性,可重復性使用,并可用于實際湖水樣本中微囊藻毒素LR的檢測。
相關研究成果已被分析化學綜合國際期刊Talanta接收,題目為Detection of trace microcystin-LR on a 20 MHz QCM sensor coated with in situ self-assembled MIPs。
圖1 基于分子印跡技術的微囊藻毒素LR壓電傳感器示意圖
圖2 壓電傳感器檢測結果 圖來源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
下一篇: PLC、DCS、FCS三大控
上一篇: 傳感器在醫療電子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