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04-26 點擊率:288
7月6日,中芯國際董事長周子學在科創版IPO網上路演與投資者互動交流時,回應了EUV光刻機的采購和超募資金使用情況。此前投資者對于中芯國際的工藝制程進展,光刻機供貨情況一直比較關注。
周子學稱,設備采購公司依據相關商業協議進行,不對單一設備的采購情況進行評論。他強調,公司目前量產和主要在研項目暫不需用到EUV光刻機。
對于超募資金,周子學稱,將按照相應法律法規用于主營業務,如研發投入或者項目建設。具體項目投入將根據法律法規履行相應的程序,并對外披露。
據了解,若采取綠鞋機制(即超額配售選擇權),中芯國際預計募集資金凈額為525億元,遠超此前招股書中計劃的擬募資200億元。若募資成功,不僅將成為科創板截至目前的單筆最大募資金額,在整個A股的IPO歷史上也有望直接進入前五。
所謂光刻機,即在半導體制造工藝中承擔“曝光”的作用。由于集成電路是由從微米到納米級別的超精細圖案經過多層堆疊制成,所以半導體光刻機也需具備超高精密的技術,以滿足從微米到納米單位級別的性能。當前,最先進的7納米制程EUV光刻機只有荷蘭阿斯麥公司可生產。
“2020年一季度14納米制程產品貢獻1.3%營收,后續將根據客戶需求穩步爬坡。”就半導體制造工藝問題,周子學稱。
根據中芯國際披露的研發進展,第一代FinFET(Fin Field-Effect Transistor 的簡稱,指鰭式場效應晶體管)14納米于2019年四季度進入量產,12納米目前進入客戶導入階段,第二代FinFET仍在研發中。此外,周子學介紹,公司目前主要在研項目12個,包括先進和成熟工藝制程、特色工藝制程的現有項目升級工作和新產品研發項目。
在與投資者交流中,周子學認為中芯國際自身存在兩個方面的競爭劣勢,一方面是持續資金投入需求。隨著終端市場的快速發展和行業技術的迭代革新,公司需持續拓展產品種類,順應行業發展方向,通過技術升級推動產品結構升級,由此將帶來較大的資金投入壓力。公司需拓展融資渠道,以進一步提高市場占有率、盈利能力以及可持續發展能力。
其二是產能規模瓶頸。經過多年發展,中國大陸集成電路市場持續攀升,現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集成電路市場。報告期各期,公司的年產能(約當8英寸)分別為5289113片、5393219片及5482475片,尚需進一步提升產能,以抓住市場關鍵機遇,提高市場占有率并更好地滿足終端市場需求。
中芯國際曾在招股書中表示,其是中國大陸技術最先進、規模最大、配套服務最完善、跨國經營的專業晶圓代工企業,主要為客戶提供0.35微米至14納米多種技術節點、不同工藝平臺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及配套服務。財報顯示,中芯國際去年收入約31.16億美元,毛利率20.6%;歸屬凈利潤約2.35億美元,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13.7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此前在7月5日,中芯國際宣布,已經將科創板IPO發行價定為27.46元/股。若本次發行成功,按27.46元/股計算,超額配售選擇權行使前,預計公司募集資金總額為462.87億元,扣除發行費用6.35億元(含稅),預計募集資金凈額為456.52億元;若超額配售選擇權全額行使,預計公司募集資金總額為532.3億元,扣除發行費用7.27億元(含稅),預計募集資金凈額為525.03億元。
中芯國際最初計劃募資不超過200億元。此前公布的招股書披露,200億元資金中,預計80億元將投入12英寸芯片SN1(中芯南方上海FinFET工廠一期)項目。該項目預計總投資額為90.59億美元,分7年完成投資計劃,主要生產14納米及以下晶圓。目前,該項目已建成月產能6000片晶圓。新募集資金將主要用于擴產,將該生產線的月產能擴充到3.5萬片。
在研發進展方面,第一代FinFET(Fin Field-Effect Transistor 的簡稱,指鰭式場效應晶體管)14納米于2019年四季度進入量產,12納米目前進入客戶導入階段,第二代FinFET仍在研發中。“ 2020年一季度14納米制程產品貢獻1.3%營收,后續將根據客戶需求穩步爬坡。”周子學稱。
未來,中芯國際將在7月7日開始網上、網下申購。7月8日和10日,網上、網下申購分別搖號抽簽,7月13日將發布《發行結果公告》,并更新招股說明書。
截至7月6日港股收盤,中芯國際漲幅進一步擴大至20%,股價逼近40港元,今年以來累漲超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