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04-26 點擊率:104
提及華為芯片,就繞不開今年上半年美國新制定的規則,因為美國這樣做的主要目的就是掐斷華為的全球芯片供應鏈。華為本質上只是一家芯片設計公司,需要與代工廠和各大供應商合作,才能保證芯片供應充足。
然而在規則的籠罩下,任何含有美國技術的廠商想要出貨華為都必須申請相關許可證,否則就不被允許。正因于此,華為海思設計出來的芯片得不到代工,也無法直接從第三方公司購買芯片,導致華為的其它業務也出現了一些問題。
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華為的手機,畢竟每一部手機都需要很多芯片的支持,一旦失去了芯片來源,手機業務的發展就會停滯不前。要知道,近幾年手機等消費者業務已經成為了華為最主要的營收手段,所以它必須要想辦法改善自身的處境。
在這種局面下,華為的生存空間被極大地壓縮了,但是它始終沒有放棄,依然在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為了實現芯片的自主化生產,華為開始進軍芯片制造領域,希望能建立起完全不含美國技術的生產線,這樣一來所謂的規則自然就失效了。
除此之外,華為還將繼續加大對海思的投入,未來會全面扎根于半導體領域。而海思也不負眾望,不僅保持住了正常的發展狀態,還傳來了突破的好消息。近日,華為自研芯片正式登場,為自己爭取到了更多的希望。
自研芯片正式登場
11月30日,據國內媒體消息稱,華為海思自主研發的顯示屏幕驅動芯片已經完成了流片測試,很快就能實現量產并應用在手機上。這意味著華為海思的芯片研發工作取得了不錯的進展,而且一舉打破了美韓的技術壟斷。
因為在此之前,國內并沒有研究屏幕驅動芯片的廠商,而這項技術對于智能手機等電子產品而言具有重要的作用,美國和韓國在這方面享有近乎壟斷的地位。但是今時不同往日,隨著華為海思的成功突破,美韓的地位勢必會受到沖擊,國內也終于有了自主化的屏幕驅動芯片。
與傳統的手機芯片相比,屏幕驅動芯片的工藝難度并不是很高,華為完全可以自己設計自己生產,不用借助任何國外廠商。此外,在生產屏幕驅動芯片的同時,華為還可以進一步攻克芯片制造方面的問題,為接下來生產麒麟芯片做好準備。
由此可見,即便是面臨著美國的壓力,華為也能在逆境中找準方向,并且不斷地向前進步。對此,無數國人都表示非常振奮,畢竟華為已經成為了國產技術的代表,它的突破就意味著國產技術的突破,而且速度之快實在是讓人嘆服!
速度之快令人嘆服
估計美國也沒有料到,華為海思這么快就能生產出屏幕驅動芯片,如果繼續按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那么華為掌握芯片制造技術也是指日可待。到時候,美國的規則將會變成一張廢紙,而諸多美企也會遭受嚴重的損失。
之所以這么說,主要是因為華為只要將芯片技術突破到頂尖水平,就能夠做到自主獨立設計和生產芯片,不再需要供應商。這樣一來,美國芯片企業就會失去一個大客戶,其產品賣不出去,肯定會影響將來的發展。
因此,最近這段時間,美國先后開放了很多廠商的許可,例如臺積電、三星和高通等。但是殊不知,華為已經意識到了芯片自主化的重要性,就算與供應商合作,也不會放棄自研工作,這才是它的安身立命之本!
寫在最后
華為自研芯片正式登場很好地證明了海思有能力設計并生產出優秀的芯片,希望以后它能繼續朝著這個方向努力,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好消息。同時,也相信在國內的大力支持下,國產芯片將會隨著華為一起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