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07-15 點擊率:78
物聯網融合各種應用與服務
工信部電子科技委副主任、中國信息產業商會會長張琪認為:“物聯網是一個由感知層、網絡層和應用層共同構成的龐大的社會信息系統,是一個涉及國民經濟各行各業、社會與生活各個領域的一個無所不包的龐大的產業鏈。物聯網的結構復雜,主要包括感知、傳輸和應用這三個層面。而感知層,它又是多種技術,包括傳感器網絡、智能卡、RFID標簽、識別碼等等。在網絡層是融了三網,無論是通訊網、計算機網還是廣電網以及各種專網都可以作為物聯網應用傳輸的載體。第三是應用的層面,把感知和傳輸來的信息進行分析和處理。作出正確的控制和決策,實現智能化的管理、應用和服務。它實現的是物與物、人與物之間的感知和發揮智能的作用。”
互聯網連接的是人和計算機,而物聯網聯系的是所有的物體,也包括人。它會連接物品、設備和人,是一個無比龐大的數據庫,采集和存儲著海量信息。“通過分析處理決策,完成從信息到知識再到控制指揮的智能演化、實現處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物聯網我認為它絕非一個單純的網絡概念,它更像一個融合著各種應用與服務龐大的信息化系統。它是一個向更廣領域、更縱深發展的新的階段。這是物聯網的基本架構。”張琪補充道。
改善民生是發展方向
隨著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和物聯網的廣泛應用,我們生存的世界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百姓已經切身體會到數字化技術應用和信息化建設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推動,也體會到信息技術發展對于改善民生、方便百姓、提高老百姓生活質量和幸福感的巨大作用。
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秘書長張健寧舉例說:“在奧運會和世博會期間RFID門票的應用,包括北京的水務系統里面的傳感器的投入,事實上我們身邊已經出現物聯網實實在在的應用了。但這些還只是物聯網冰山很小的一角。”
NEC中國IT服務事業本部制造裝置解決方案事業部副總經理李華認為,今后物聯網發展的方向更多是改善生活品質、改善生活質量,“比如說在生物、藥品、疫苗、胰島素等藥品方面對溫度的控制非常嚴格。我們利用溫度傳感器和RFID這些技術,可以為運輸過程中不間斷、實時地監控里面的產品的溫度,隨時出現問題可以隨時地判斷和處理,不像原來的亡羊補牢。”
我國的建筑能耗很高,僅次于工業屬于第二大能耗。事實上,智能建筑的發展也應用了物聯網技術。李華舉例說:“比如說照明,我們現在研究院做的研究和應用示范是在一棟大樓里,我們會做到除了電源和插座,所有的照明都可以進行精確的、局部的控制和感知照明。沒有人的時候過一段時間某個區域就滅燈了,或者說這么大一個會議廳,有些地方有人在,另一個地方沒有人在,我們就可以把這個地區留下其他的關掉。這樣整個大樓的照明可以形成無開關的照明,所有的公用照明不設開關,全部根據是否有人來控制照明系統。在智能樓宇和建筑節能這一塊,我們希望達到的效果是每一棟樓可以達到節能減排30%,降低30%的能耗。然后通過這個來探討出一種商業模式,通過這種商業模式來推廣,使所有用戶能耗降下來。”
說到改善民生,交通擁堵無疑是一大難題。然而,物聯網的發展也正在努力求解這一難題。“比如在道路某些路口路面的結點上,檢測到十字路口的車流量的信息,比如說南北方向的車流量比較大,通過物聯網的自動控制,把南北的時間綠燈的時間調得長一點,這樣南北會比較通暢,過一段時間南北的通向暢通了,可以再調回來,使得交通壓力得到緩解。同時還面向個人提供服務,比如說根據車流量的情況規劃一個新的路線,去目的地哪種方法是最快的。”李華對運用物聯網技術解決交通擁堵充滿信心。
物聯網發展面臨挑戰
當前,物聯網產業已經被列入國家戰略新興產業之一,有關部門也初步明確了未來發展的一些方向和重點領域。
賽迪顧問公司統計預測,2010年中國物聯網產業規模可以達到2000億,2015年達7500億,年復合增長率30%。即便國家政策支持,發展潛力巨大,物聯網產業的發展還是存在一些挑戰。
中國電信集團公司副總工程師靳東濱認為:“在通信信息領域,通過對人的通訊延伸到物的通訊,這個改革力度很大,對運營商是一個挑戰。另外在具體發展上還有很多挑戰。第一個是成本,現在涉及到物聯網的社會器件成本都很高。使用的用戶接受起來有一定的難度。第二是標準不統一,無法實現互聯互通,所以科技部在抓緊標準制定。第三是產業不健全,產業鏈如果按照感知層、網絡層和應用層來看,可以說網絡層還是比較強大的,但感知層和應用層不健全。第四是應用程序不明晰,雖然有一些示范工程,但盈利不盈利還不太清楚。第五是安全問題,涉及到數據、隱私的保護問題。第六是某些關鍵技術的缺乏。”
訊鳥軟件有限公司副總裁陳勇良關心的則是更實際一些的問題,他說:“智能建筑、智能交通、安全等等,都是潛力很大的應用,但作為一個企業實體的經營者,我關心的除了大方向以外,還有誰為這個應用買單。最開始給物聯網買單的人最有可能的就是政府,它會為一些公共服務、民生工程來買單。那么后續的發展誰來買單?示范工程在全國的推廣性怎么樣?這些都是企業更加關注的問題。”
北京大學軟件與微電子學院柳翔教授表示:“作為未來互聯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物聯網所要建立的關系并不是我們簡單意義上的一種數據或者是信息,實際上它在三個世界——物理世界、數字世界、人類社會之間建立一種語義的連接和交流,是在更高層次上的連接和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