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工業控制產品 > 運動控制 > 工業機器人 > 直角坐標型工業機器人
發布日期:2022-04-18 點擊率:91
手術是一件麻煩事,開膛破肚,風險高。自從有了手術機器人,事情似乎有了轉機。大受好評的“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就是在一個高級機器人平臺上用微創的方法實施復雜的外科手術,相當于是醫生操縱機器來做腹腔鏡手術,精準度遠遠超越人手。“微創”逐漸變成大多數需要手術的人的首選,更是未來外科手術的大勢所趨。
9月6日,西安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的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完成落戶后首個胸腔外科手術,成功為一名患者切除直徑約10厘米的腫瘤,這是世界首例劍突下輔助機器人侵襲性上縱胸腺瘤切除術。目前,中國大陸的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系統裝機量有50多臺,雖然比起美國的2000多臺、日本的230臺而言并不算多,但使用率卻是世界第一。
世界首例劍突下輔助機器人侵襲性上縱胸腺瘤切除術
手術工作時,機器人外科醫生在專門的控制臺進行動作指令,由手術臺上的機械臂系統來直接接觸病人,成像系統的三維視覺可放大10倍-15倍來清晰呈現手術部位情況,把外科醫生從極度考驗體力和手部精準度的人力手術臺中解放出來,并縮小了創口范圍。
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從1996年到現在已經更新到第四代,靈活度、精準度得到了極大提高,但手術機器人的發展并未止步于“達芬奇”。最早把手術機器人引入醫療實戰的Intuitive Surgical公司創始人、“達芬奇機器人”的命名者Frederic H. Moll博士,現在還在創造另一種用于更多領域的手術機器人:ARES機器人。
“達芬奇”的心愿
Moll在醫學設備、高科技醫療領域的經驗超過20年。他廣為業界所知的是他在醫療科技企業上的巨大貢獻。上世紀80年代初,他在西雅圖的維吉尼亞曼森醫學中心參與手術住院醫生的實習,發現手術細菌侵入給病人帶來的傷害甚至遠超所治療疾病的風險。“開放式手術在人體上造成的切口之大,真的令人震驚,”Moll回憶道,“這種做法太落后了。”于是他申請休假去了硅谷,原職位一直保留了10年,但他再沒回去過。
1994年,一個叫SRI International的非營利性研究公司,投資研究了一種用于戰場的遠程手術系統,比人工手術產生的創口和傷害都要小得多。這正好符合了Moll的心愿,于是建議當時所在的Guidant公司研發類似的醫療設備,卻因機器人手術的風險太大難以投入商用而被否定。
1995年Moll從Guidant辭職,與John Freund、Rob Younge共同創辦Intuitive Surgical 醫療機器人公司,把能實現微創機器手術的“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帶給大眾,價格平均在130萬美元。2000年公司以每股9美元上市;2003年收購競爭對手Computer Motion。自此Intuitive銷售利潤大漲,全面打消了華爾街對Intuitive手術機器人商業價值的懷疑。多年來,Moll和他的支持者們對機器人能減輕手術傷害的堅定信念,使得Intuitive排除眾議創造了“達芬奇”,也實現了他們用科技造福患者的心愿。
“達芬奇”三大組成:外科醫生控制臺、床旁機械臂系統、成像系統
下一篇: PLC、DCS、FCS三大控
上一篇: 索爾維全系列Solef?P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