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04-18 點擊率:61
美光公司日前開始量產其32層(32L) 3D NAND快閃記憶體,包含該元件的首批商用下游產品之一是Crucial 750GB SATA 2.5寸固態硬碟(SSD)。如圖1所示,這款產品的連續讀取/寫入速度分別高達每秒530MB與每秒510MB;其功耗較一般硬碟驅動器(HDD)改善了90倍,據稱也更加耐用。
Crucial SSD的售價為200美元,這使其成為筆記型電腦應用最具吸引力的選項,而且我們發現有越來越多的電腦設備開始利用SSD取代傳統HDD。HDD也許將逐漸被市場所淘汰,不過必須承認的是各家相關廠商仍致力于使其創新,而且HDD的成本仍較SSD更低廉。因此,我們預計在短期之內,HDD仍將在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
圖1:美光Crucial CT750MX300SSD1 750GB SSD
圖2所示為Crucial 750GB SSD的正面與背面電路板拆解圖,可以看到其中包含8個美光NAND快閃記憶體封裝。這一數量相當于TechInsights在三星(Samsung)T3 2TB SSD中發現4個48層(48L) 3D NAND封裝數量的兩倍。因此,從封裝數的角度來看,三星在每封裝中的記憶體容量仍然占據優勢。但從晶片層來看是否同樣領先于美光?
圖2:采用美光3D NAND的Crucial SSD產品正面與背面電路板圖
三星方面已經能夠在每個NAND封裝中加進16塊晶片了,如圖3所示。這意味著每塊面積為99.8平方毫米的晶片可提供32GB儲存容量,或者換算為每平方毫米約320MB。
Crucial 750GB SSD中包含8塊美光的封裝,其中單一封裝可容納2塊晶片,面積為165平方毫米。這意味著該記憶體的儲存密度為284MB/mm2,低于三星的320MB/mm2。不過三星的最大優勢在于其48層結構以及20奈米(nm)半位元線間距,相形之下,美光的40nm半位元線間距更為松散。
也許我們應該用三星在此之前推出的32層(32L) V-NAND進行比較,該系列產品發布于2014年,同樣采用20nm半位元線間距制造。同時,我們也發現,美光的284MB/mm2位元密度較優于三星在32L V-NAND中實現的127MB/mm2位元密度。
圖3:三星K9UGB8S7M 48L V-NAND快閃記憶體
圖4顯示三星48L V-NAND晶片脫層后擴散的情形,可看到圖中兩個大型NAND巨集將晶片一分為二。頁面緩沖與周邊電路就位于NAND陣列巨集下方。該陣列巨集以垂直NAND串所使用的源極選擇電晶體以及源極線觸點加以填充。
圖4:三星48L V-NAND的擴散級晶片圖
下一篇: PLC、DCS、FCS三大控
上一篇: 索爾維全系列Solef?P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