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10-09 點擊率:92
在面料加工行業,機械化早已成為主角。從采棉到紡紗到裁剪服裝,機器人已經讓許多服裝的生產過程實現半自動化。
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紡織品/服裝研究員辛西婭·伊斯圖克介紹,在高度自動化的工廠,面料是先經由機械紡織,隨后電腦控制的切割機會將紡織好的面料按需要進行裁減。正裝襯衫的領子和袖口等服裝部件同樣可以由機器制造,一些專業程度更高的機器甚至可以自行縫制紐扣或口袋。
然而,對于紡織界業者來說,讓機器人將面料縫合成一個整體(例如一雙牛仔褲或T恤)依舊是最大的挑戰。即使是最先進的工廠,這道工序一般都依靠人工來完成:機器人將衣服的所有組件完成后,工人再將面料放入縫紉機進行縫合,再將縫合好的面料遞送至流水線的下一環節。
不過,歷史正在被改寫。最近,美國西雅圖創業公司Sewbo的創始人兼唯一員工喬納森·佐爾諾表示已經取得突破,稱克服了制衣自動化的常見障礙,成功使用一臺工業機器人縫制了一件T恤。
從3D打印獲取靈感
在創立Sewbo之前,佐爾諾是一個對高度自動化的機械項目十分著迷的程序員。在研究3D打印時,他發現了一種水溶性的熱塑型高分子材料。這種材料是3D打印的原料,同時也常見用于紡織業。佐爾諾意識到,只要將軟趴趴的布料浸入熔融態的高分子中,就能得到便于自動化生產的“硬質面料”。
在縫合前,佐爾諾先利用超聲焊接技術將布料“拼接”在一起。縫合完成后,再將衣服成品浸入水溶性的熱塑型高分子材料中,“使它變得像金屬片一樣,更容易讓傳統機器人操作”。制作完畢后,機器人會將布料浸入熱水中,洗去高分子“增強劑”,讓布料再變回原來的樣子。
機器人售價3.5萬美元
完成這一流程,佐爾諾使用了一款縫紉機和一只名為UR5的機械臂。這款協作式機器人由通用機器打造,市場售價大概在3.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3.55萬元)左右,專門用來配合或者協助人類工作。它的設定過程很簡單,只要展示給它看或者使用專門軟件進行設定,UR5就能夠重復執行指定任務。
下一篇: PLC、DCS、FCS三大控
上一篇: 索爾維全系列Solef?P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