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08-21 點擊率:38
摘要:針對現代信息技術對傳感器穩定性、靈敏性及精確度要求日益提高,以及日益復雜電磁環境下傳感器面臨的電磁兼容性問題,論述傳感器電磁兼容性內涵及特點,指出目前開展傳感器電磁兼容性研究工作重要性,從傳感器電磁抗干擾技術、PCB 電磁兼容技術及傳感器電磁兼容預估技術三個方面介紹國內外傳感器電磁兼容性研究進展,最后對傳感器電磁兼容性研究提出一些建議。
1 引言
傳感技術、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是現代信息技術的三大支柱。傳感器是信息技術的前端,其性能和質量直接決定了信息系統的功能和質量。隨著城市人口不斷增長,科學技術不斷發展,各類電子電氣設備大量進入社會,傳感器外部工作電磁環境日益復雜[1,2]。同時,隨著半導體技術與集成技術的不斷發展,傳感器封裝尺寸越來越小,電路結構日益復雜,電子器件日益密集,工作頻率范圍越來越寬,傳感器內部電磁干擾日益顯著[3]。因此,開展傳感器電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EMC)研究,提高傳感器在復雜電磁環境下工作的穩定性、靈敏性及精度已引起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本文通過分析傳感器電磁兼容性的內涵及特點,從傳感器電磁抗干擾技術、PCB 電磁兼容性設計技術以及傳感器電磁兼容預估技術三個方面介紹國內外傳感器電磁兼容性研究進展,探討傳感器電磁兼容性設計方法,期望引起對傳感器電磁兼容性研究的重視。
2 傳感器電磁兼容性及研究意義
電磁兼容性EMC 是指設備或系統在其電磁環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對該環境中任何事物構成不能承受電磁騷擾的能力[4]。傳感器電磁兼容性是指傳感器在電磁環境中的適應性,保持其固有性能、完成規定功能的能力。它包含兩個方面要求:一方面要求傳感器在正常運行過程中對所在環境產生電磁干擾不能超過一定限值;另一方面要求傳感器對所在環境中存在電磁干擾具有一定程度抗擾度。電磁兼容性作為傳感器性能指標,正受到越來越多重視。如TC65 制定了IEC61000-4《工業過程測量和控制的電磁兼容性》
標準,汽車用電子傳感器執行ISO11452 系列汽車零部件電磁兼容測試標準等。
傳感器電磁兼容性問題具有一般電子設備的共性,電磁干擾行為產生需具備干擾源、耦合途徑及敏感源等電磁兼容三要素,如圖1 所示。只要將這三個要素中的一個消除或抑制,電磁干擾問題就會隨之消除或抑制。因此,電磁兼容性研究也是圍繞三要素展開的,通過研究每個要素特點,提出消除或抑制每個要素方法,從而解決電子電氣設備或系統電磁兼容性問題。
圖1 電磁兼容三要素
下一篇: PLC、DCS、FCS三大控
上一篇: 基于高可靠微波感應的